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三农市场
绿色食品产业:从“?”向 “!” 跨越

    从“江苏农业第一县(市)”到“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第一县(市)”的路有多长?这是一个让百万东台人民憧憬的大问号。当这个问号变成感叹号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勤劳的东台人多少年来积聚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成了巨大的经济发展胜势,东台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提升到一个崭新 的高度。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东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特色化定位、产业化开发、一体化推进、品牌化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到2010年,全市建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0家,其中食品加工企业133家,年收购加工农产品50亿元。东台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市。” 数字和奖牌让人们特别是当初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特色化定位

    绿色产业方兴未艾

    回望过去,东台农民创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深远的“东台之路”。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东台农产品享誉大江南北。在去年省农委公布的14项农业经济主要指标中,我市有9项列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高效农业面积扩大到110万亩。然而在我们为东台农业发展引以自豪的同时,人们发现,与苏南、苏中发达地区相比,东台在农产品的后道加工环节上相对薄弱,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东台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全市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把绿色食品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战略,将绿色食品产业定位为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科学规划以绿色食品为龙头的新一轮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邀请江南大学相关专家,专门编制了《东台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东台市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确立了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布局、定位和总体目标。

    巩固优化产业发展。根据原有的产业分布和农民的生产习惯,科学布局“十二五”重点发展的生猪、甜叶菊、海产品、瓜果蔬菜、禽蛋、粮油、马铃薯、保健品等八大主导产业,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组织实施“强龙行动计划”、“创牌争优计划”、“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计划”等重点工程,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去年9月和11月,分别在无锡、广州举办东台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33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5亿元。同时,专门制订下发了《关于鼓励和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品牌创建等方面明确了18条奖励扶持政策,全方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新做优。两年来,全市奖励扶持资金达到6000多万元。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载体。重点抓好“两区一中心”建设。在沿海经济区,建设江苏沿海外向农产品加工区,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健康糖料加工园、鳗鱼、鮰鱼加工园、海洋休闲食品加工园等五大功能区。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已投入1.2亿元,建成面积达2000亩,入园企业17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3家;去年实现销售10多亿元,税收2200万元。在沿海高速公路南沈灶出口,建设东台农产品加工区,规划建设生命科学园、食用菌加工园、畜产品加工园、禽蛋加工园等六大功能区。在城东新区,建设江苏沿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强绿色食品物流集散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绿色食品交易物流园区。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将突破350亿元,其中肉制品产业和瓜果蔬菜产业均超过60亿元,精制粮油产业、甜菊糖产业、海产品加工产业,保健品产业分别达50亿元、4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

    产业化开发精心培植龙头载体

    在现代经济运营模式下,农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将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产业化经营。而产业化经营的诸多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初级农产品得到精深加工,打上品牌称号,受到终极消费者的青睐。走产业化开发之路,我们差就差在缺乏规模大、影响深的龙头企业上。相比较而言,我们的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尚待完善。当务之急,是吸引更多资金,特别是国内外大型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投入开发农业,培植龙头载体。

    依托产业基础招引大项目。积极利用各种农业合作洽谈平台,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中粮集团、美国GLG、法国格隆集团、江苏悦达集团、香港志英集团、上海源耀集团、武汉美味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投资我市食品产业。近两年来,全市新上亿元以上绿色食品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中粮肉食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全面启动建设;美国GLG集团投资的润洋甜菊糖项目带动生产基地扩大到12万亩。

    引导企业挂大靠强提高外向度。鼓励企业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公司,向国外出口深加工农产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年出口额已突破4000万美元,是“十五”期末的2.1倍,跃居盐城第一,全省前十强。江苏海天滩涂水产品公司主动挂靠省滩涂投资公司,共同投资1亿元建设3万亩的鮰鱼养殖基地,建成全省首个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延伸产业链。出台激励政策,动员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产能、提升档次,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每年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近60个。千禧福冷冻食品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乳猪备熟加工、宇航奶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高档奶制品加工,宏盛植物原料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植物素提取等项目,成为增粗拉长特色产业链的好项目。先后建成宝隆面粉、健佳药业、海天滩涂水产、华东山羊市场等4家省级、26家盐城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形成甜菊糖、乳猪、肉禽制品、鳗鱼鮰鱼、食用菌、蔬菜、精制粮油、紫菜、植物素、蜂类和藻类保健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

    一体化推进联手共建“第一车间”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自豪。10多年来,东台茧丝绸产业坚持走贸工农一体化之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茧丝绸产业在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实惠的同时,也逐步成为具有东台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东台茧丝绸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经验是“贸工农一体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根在农民,“第一车间”在农村农田。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上,我市坚持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基地农户发展生产,形成绿色食品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发展合作组织,推进基地生产“四位一体”建设。把培植合作组织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基础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整体推进。通过组织21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1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起来,建成具有较高生产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础。市甜叶菊协会和36家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联合全市3.6万菊农,建成12万亩甜叶菊生产基地,规模、质量和效益全国第一。王青瓜菜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六统一”系列化服务,带动3万多农户在安弶一级公路沿线建成10万亩瓜果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达9万多户,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85%。

    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共建“第一车间”。全市已有32家农业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种苗供应等服务,与基地农户共建“第一车间”。宇航奶业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提供给养殖户使用,既减轻养殖户的投资负担,又有效保证奶源质量。

    鼓励采取多形式的利益分配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最低保护价及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全市每年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益4.23亿元,人均达460元。

    品牌化提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生活必需的第一消费品。与其他产业稍稍有别,食品产业对品质有着更高要求,更为苛刻的标准。在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初尝甜头。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在西瓜生产中,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引进筛选适销品种,普及应用嫁接换根、整枝压蔓、人工授粉、疏果留果等新型实用技术,保证了成熟整齐、均衡上市,提高了品质和效益,《无公害农产品早春西瓜大棚栽培技术规程》成为省地方标准。在江苏绿海有机食品公司,设立国内首家盐土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盐土农业项目成果在全国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被评为初创项目组唯一的一等奖。江苏健佳药业公司依托中国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加强植物素提取应用研究。

    加强农产品全程质量管理。从源头严格农药、肥料、兽药、渔药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以6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依托,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先后组织制订50多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其中7项成为省级以上地方标准。整合各有关部门农产品检验机构,新组建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全市农产品提供质量检验检测。以各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抓手,推进从基地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成为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QS认证,其中,56家通过ISO9000和ISO14000认证,12家通过HACCP认证,10家建立了GMP生产车间,千禧福冻乳猪通过新加坡官方进口许可认证。

    组织争创名优品牌。大力实施农产品创牌争优计划。目前,全市已认证“三品”品牌144个,其中绿色食品55个、有机食品21个,有6家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10个品牌荣获省级名牌或省著名商标。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主导,名优品牌带动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制

(文章录入:admin)






网站公告 | 专家顾问 | 党建通讯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农发中心 联办单位:人民政协报中国三农快讯栏目 中国信息报中国三农快讯栏目 中国三农快讯杂志社 中国三农网络电视台 中国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 中国三农产业优质农产品基地 中国三农产业工作委员会 中国三农创新产业发展联盟委员会 国农网 国农一号网 国水一号网 国药一号网 国果一号网 国桃一号网 国米一号网 国瓜一号网 国食一号网 国菌一号网 国油一号网 国茶一号网 国枣一号网国服一号网 石榴一号网 国畜一号网 国肥一号网 中华红豆杉网 中华香猪一号网 中华黑猪一号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3049219号-6 中国三农产业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 http://www.zgsncy.org/ 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10-59195896 邮箱:zgsncy@163.com QQ:1312232271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安达方正律师事务所万文战律师 感谢您的支持,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