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布三农政策及学术观点。指导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休闲农业发展方向、农牧林新政策信息的发布、实现农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化、构建三农学习、交流的公益性平台!三农快讯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zgsnkx
|
内部刊物 仅供参考
中国三农快讯
2015年第10月第08期
总编室 编 2015年10月30日
友谊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中国食品报(记者姜非非报道):2015年10月29日,受河北省曹妃甸区政府邀请,中国三农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万云华、副秘书长姜菲、办公室副主任朱秀清等,由万云华主任邀请了以色列耐特菲姆中国区总经理Abed(阿拜得),以色列耐特菲姆中国区总监王宇、以色列耐特菲姆中国区技术员王远啸、中以项目组主任张志军、胡会芝等调研组一行,奔赴河北省曹妃甸区,在区委副书记韩建民、区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农场管理局党组书记李可春、副区长韩顺宏、区政府农办主任孙星宇、区农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李迅、区农林畜牧局局长刘宝珍、区第六农场党委书记丁会强、区第六农场场长李百仲、区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李百超、区农业开发公司经理杨宝生、区招商局副局长宋伟、区第六农场副场长张子东、曹妃甸民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民、曹妃甸民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就建设“中国以色列农业示范园”项目,到曹妃甸民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调研考察。
在区领导陪同下,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曹妃甸区整体沙盘,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更加深入认识和了解曹妃甸区的整体情况及农业发展概况。曹妃甸位于渤海湾中心地带,因岛上曾建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位曹氏妃子的庙宇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9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下辖四大板块。一是工业板块,临港产业区,有陆域面积21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聚集区;二是南堡开发区,这里有亚洲最大盐场和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海洋化工产业;三是唐山湾生态城板块,这里是京冀协同发展产城融合的新城,是唐山“双核城市”中的重要一核;四是垦区版块,原唐海县是完整的农垦体制,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和海水淡水养殖产品。
开发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先后有7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曹妃甸,胡锦涛同志称曹妃甸是黄金宝地,温家宝总理把这里比作耀眼明珠,2010年7月习近平主席视察唐山时指出,要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目前总投资4000多亿元,港口吞吐量2.9亿吨,为世界第五大港口,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被获批河北首家综合保税区,创造了桑海桑田的人间奇迹。
曹妃甸的农业基础较好,全区现有15个农业场镇,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海淡水养殖面积20万亩,随着曹妃甸大开发,大开放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曹妃甸农业发展的五块“金字招牌”也日益凸显,一是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二是省内首家综合保税区,三是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拥有54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湿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北方独有,全国罕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质量保障,四是国有农场的体制优势便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便于发展规模经营。五是特色鲜明的水上农业,被誉为“河北大米之乡”和“中国河蟹之乡”。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京津冀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平台。下午四时许在曹妃甸海澳大酒店金色大厅,区政府举行了热情洋溢的欢迎仪式,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就建设曹妃甸中以农业示范园项目进行了友好磋商。上午万云华主任携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曹妃甸第六农场的鱼苗养殖基地,并对今后水产养殖专业化,规模化作了明确指导。
会上区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农场管理局党组书记李可春致欢迎词
区长韩顺宏介绍了曹妃甸的历史由来、基本概况。“从得天独厚港口条件”、“省内综合保税区”、“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国有农场的体制优势”、“特色鲜明的‘水上农业’”等五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曹妃甸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环境的优越性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曹妃甸位于渤海湾中心地带,原本是一座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因岛上曾建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位曹姓妃子的庙宇而得名。早在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这里可以建设北方大港,使之与纽约港等大。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这里已经形成陆域面积21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聚集区。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全区总面积19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下辖四大板块。一是工业区板块,就是临港产业集聚区;二是南堡开发区板块,这里有亚洲最大盐场和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海洋化工产业;三是唐山湾生态城板块,这里是京冀协同发展产城融合的新城,是唐山“双核城市”中的重要一核;四是垦区板块,即原来的唐海县,这里依然是完整的农垦体制,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和海水、淡水养殖产品。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河北省实施“沿海强省”战略和唐山市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曹妃甸将建设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先后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曹妃甸。胡锦涛同志称曹妃甸是黄金宝地,温家宝同志把这里誉为耀眼明珠;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指出:要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截至目前,曹妃甸已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亿,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港口吞吐量达到2.9亿吨,增速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带动唐山港成为世界第五大港口,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华润电厂、华电重型装备制造、东华新能源等13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产业投资2000亿元;海清源反渗透膜、石墨硒、红河锌联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速建设。曹妃甸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获批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真正实现了从一叶小岛到世界级大港的华丽转身,创造了沧海桑田的人间奇迹。
二、曹妃甸的农业发展概况
曹妃甸的农业基础较好,全区现有15各农业场镇,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1万亩,旱作物种植面积7万亩)、海淡水养殖面积20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2万亩),年产优质稻谷20万吨,水产品10万吨、果菜9万吨、肉类3万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曹妃甸大开发、大开放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曹妃甸农业发展的五块“金字招牌”也日益凸显。一是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曹妃甸因海而生、因港而兴,港产联动,是世界一流的临港产业聚集地。港口特点可概括为水深、港阔、地广。水深,即港前有-25米到-36米的天然深槽并直通外海,为渤海最深点,常年不冻不淤,不需开挖航道和疏浚维护即可建设30万、4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了7个可接靠40万吨大船的港口泊位,曹妃甸就有2个。港阔,即岸线资源十分丰富,拥有116公里的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375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包括矿石、LNG、集装箱等各种类型,目前已建成各类泊位69个,2014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9亿吨,预计到2017年将超过6.7亿吨,有望进入全球港口前三名。
地广,就是腹地滩涂非常广阔,拥有浅滩、荒滩1000多平方公里,紧邻岸线有存量土地200多平方公里,全部为国有土地,具有临港产业低成本聚集的先天优势。二是省内首家的综合保税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4.59平方公里,具有3.3公里的配套岸线,可建设11个5— 7万吨级泊位。曹妃甸保税区于2013年10 月16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自2014年4月18日起,由海关部门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能够为各大企业、商贸集团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提供免税、保税、入区退税等多项特殊优惠服务。综合保税区为涉外农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曹妃甸还有一大宝贵的自然资源—湿地,总面积达540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北方独有、全国罕见”。这里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种基因库和国际性珍稀候鸟迁徙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是城市居民梦寐以求的天然氧吧。此外,距离曹妃甸工业区约3海里的龙岛,沙质细腻,海水碧蓝清澈,地热资源丰富,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四是国有农场的体制优势。曹妃甸前身为河北省唐海县,原为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实行“县管农场”体制,土地国有,社会组织化程度、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这种独有的体制优势,便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便于发展规模经营,特别是大项目的成组布局和整体开发。五是特色鲜明的“水上农业”。这里是河北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粳米生产区,亚洲最大的海水养殖场、国内最大的东方红鳍豚养殖基地、国家级河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被誉为“河北大米之乡”和“中国河蟹之乡”。曹妃甸的农业依水而作、赖水而生,水稻、水产是农业发展的两张“名片”。稻米业,不仅有规模,而且产量高、米质优,稻蟹混养模式,更被世界持续农业发展协会副主席罗杰•布洛伯母先生誉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杰出典范“,所产稻谷经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检测全部达到AA级标准。水产业,因地制宜坚持立体养殖、发展精品,全区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养殖品种以鱼虾为主,河豚鱼全部出口日本和韩国,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农产品出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现已建成投资3.6亿元的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13万立方米,是当前我国北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海水养殖单体项目。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京津冀协调发展必将为曹妃甸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平台。为此,我们要围绕打造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勤保障基地、京津唐地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中国北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全力做好“特色、精品、供应保障“三篇文章,加速推进临港现代农业战略转型发展。
中国三农委员会主任万云华阐述了自2013年与以色列中以项目组签订中以农业项目交流、学习、合作协议以来,不断促进中以两国之间的农业交流和深入发展,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以色列耐特菲姆中国区总经理Abed(阿拜得)也展示了他们在农业方面先进的管理技术。
调研组此曹妃甸行,为中以两国人民在曹妃甸农业方面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下一步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农业走出国门,充分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开辟国际市场有了良好的开端。为促进中以两国人民的友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强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规范专业化发展,推动国家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体现产业科技创新实力,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化健康保障发展。
中国三农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万云华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要继续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发挥“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作创新机制的作用。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多年来,已在科技咨询、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金融支持、打造品牌、宣传报道、基地建设、专家指导、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与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着引导不干预,指导不代替的原则,全面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携手双赢、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创新理念、求真务实”为核心,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农业生产与经济市场的相互转换,创造企业与政府互动,企业与资本互动,产品与市场互动,国内与国际互动的战略合作体系,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切实服务于中国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农业科技、信息、金融、教育、市场渠道等多元化、立体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形成了协同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事业共进、利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中国三农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万云华,与曹妃甸区第六农场党委书记丁会强,签署了“中以农业示范园”项目的合作协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