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大,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再次突出强调了“三农”工作的地位。
“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也昭示我们,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三农”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科学解决了农民问题之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是北京在总结“三农”工作经验、把握“三农”发展规律、分析“三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明确的工作新思路。“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自然也是北京培育新型农民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根本途径。
回首北京“三农”发展的丰富历史,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贯彻城乡发展一体化理念,着力培育“八有”新型农民,确保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理应成为首都科学推动“三农”发展的首要任务。
从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的显性维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有”:
一是有高质量就业,确保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以来,工资性收入在北京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2011年更是达到了65%的历史高位,成为最主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议着力帮助农民实现高质量就业:在征用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时最大限度争取更多的较高收入就业机会,在招商引资时最大限度提高优先使用本地农民的就业比例,在创新社会管理时最大限度提供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等。
二是有高水平保障,确保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低保救助、丧葬补贴等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公共财政转移性收入已经跃升为北京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2011年达到了15.32%。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议加速为农民提供城乡一体化的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早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早日整合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早日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让农民享受和职工一样的“五险一金”。
三是有高增值资产,确保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完成,使“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京郊300多万人成为了拥有集体资产股权的新市民,财产性收入比例始终稳定在10%以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议将“依法维护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实为生动实践,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的高增值实现形式,逐步建立健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把农民集体资产经营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更多分红。
四是有高效能组织,确保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家庭承包经营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经营规模过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收益偏低、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等影响了京郊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议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分”的层次上,家庭经营要尽快向应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在“统”的层次上,统一经营要尽快向发展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促进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从间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隐性维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有”:
一是有充足的动力,具备当好主体的能动性。新农村建设是在帮助农民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农民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责任主体、权益主体、市场主体。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越俎代庖的行为不少,不仅“干了好事农民不买账”,而且助长了他们的“等靠要”思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核心的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农民当好主人翁,通过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入脑入心、农民参与决策和建设全过程、农民亲身享受建设的最新成果等,彻底激发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有较高的素质,具备当好主体的可能性。有了当好主人翁的能动性,还需要有当好主人翁的相应能力和素质,才能够将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纵观京郊农民的素质现状,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加大农民教育培养力度,如普及村级干部继续教育、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使大部分农民达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将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三是有完善的服务,具备当好主体的基础性。目前,虽然北京农民已经在全国率先总体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但是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农民的生活急需再跃升一个台阶,“小富即安”造成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了再次飞跃的最大障碍,其主要原因就是打破现有平衡、实现更高层次平衡需要大量投入,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成为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尽快让农民享受到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他们当好主体的坚实基础。
四是有良好的氛围,具备当好主体的激励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和企业需要企业文化一样,农村同样需要农村文化,来传承发扬优良传统和凝心聚力共同致富。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农村文化很少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了全村发展合力的形成。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切实加大各方面投入,通过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健全村规民约等,尽快形成农民当家作主、争先致富、团结合作、文明和谐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着力培育“八有”新型农民,是科学发展观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八有”之中,既包含了内部动力,又包含了外部保障,特别突出了持续较快增收的实践途径。如果能形成成熟定型的制度并一以贯之地付诸实践,相信一定会有效推进首都“三农”发展,为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推而广之,如果全国都能真正重视“三农”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真正重视培育新型农民这个“三农”的核心问题,那么,随着“最艰巨最繁重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蓝图将更快地变成美好现实!
(文章录入:顾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