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刊物 仅供参考
2020年总第020期
总编室编 2020年08月29日
中国三农快讯(通讯员梓涵报道)2020年8月26日,现任中国三农产业工委主任/中国三农产业发展联盟主席万云华、中国三农产业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思伦、文化和旅游部潜能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杨和柏等一行,应邀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受到小岗村党委书记宋延恒等人的热情接待,在安徽省纪检委处长施维权、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孟凡贵、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全国信息化体系落地方案专案工作作组主要负责人胡唐军主任、毛氏宗亲企协会副会长毛郡仪、小岗村党委书记宋延恒、基地负责人卢敬红总经理等相关领导及单位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小冈村村委会、乡村大舞台、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大包干纪念馆,并到严宏昌老书记家里走访慰问。
深秋季节,地处皖东北部的小岗村稻菽飘香,喜迎丰收。村头改革大道两旁的农业产业园正火热建设;村里友谊大道两侧,农家乐、特产店林立,“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引来南来北往的游客;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小楼错落有致,楼内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
大包干纪念馆,游人不断,在讲解员引导下,大家通过一张张老照片感受着历史。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中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中破浪远航40年之际,人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出发的原点。
改革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关系到中国发展和命运的大变革。1978年小岗村之夜,跟千百万个乡村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夜晚,但此时此刻,却注定不平凡,就在这个平凡的小村庄,惊天动地 ;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冒着生命危险,摁下了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红手印,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而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境象。
小岗村党委书记宋延恒边参观边介绍,“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实行,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而小岗也从“要饭村”变为“富裕村”,从当初一百多人的生产队发展为有4173名村民的全国十大名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2元增长到去年的18106元。
中国三农产业工委主任/中国三农产业发展联盟主席万云华参观完大包干纪念馆,感慨万千。万主任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重大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阶段,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万主任又说,对于乡村城镇来说,最先在农村推行的承包制,后来也直接影响到企业改革,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国改革态势。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今天,无论是保障农产品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还是扩大消费,都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稳农富农。可以说,小岗村之举,不仅促进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而且改变了一个时代。
尤其更重要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改革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视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
参观后,应小岗村党委书记宋延恒邀请,中国三农产业工委主任/中国三农产业发展联盟主席万云华与大家一同看望了已经卸任的严宏昌老书记,并合影留念。
编后语:
这是一群平凡农民书写的传奇,18枚“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这是一个普通村庄创造的奇迹,从40年前的“要饭村”变为今天的美丽宜居村庄。
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40年里,中国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安徽小岗村,因改革而活,因改革而兴。
40年来,改革大潮奔涌浩荡,小岗村人虽一度也有彷徨徘徊,却始终坚守改革初心,奋楫争流,与时代同进步。
从“一声惊雷”到“多点开花”,这不仅是小岗的改革轨迹,更是中国改革不停步的“缩影”。恰似一个缩影,又如一个隐喻,小岗四十载的变迁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写照,小岗的前进之路也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小岗村,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小岗村改革的“起点意义”都不会消失,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永在!
(文章录入:san_chhanye)